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

特展活動-迴聲城市:未來 Future Echoes表演

空間 X 聲響 X 肢體 大型跨界演出將於科教館發聲!



一群來自未來城市的人類,
如何藉由行為與聲響訴說未來生活的樣貌?

 結合現場器樂、電音、人聲與具像環境等聲源,
利用多聲道音響技術與穿戴式 行動聲響裝置,
呈現「行動 x 空間式」之特殊聲響跨界演出。

 活動免費,歡迎到館參加!




「迴聲城市:未來(Future Echoes)」,為「生物律動:住在身體裡的音樂家」特展 所特別規劃之開幕表演。在科教館後現代形式並充滿迴聲的大廳建築空間裡,各式聲響 將由各處集結發散、遠近來回穿梭,以特殊空間聲響設計,引領現場觀眾經驗一幅關於 未來的空間幻想聲像。

本次演出將挑戰科學教育館大廳內充滿迴聲的垂直性聲場,結合現場器樂、電音、人聲 與具像環境等聲源,利用多聲道音響技術與穿戴式行動聲響裝置,讓聲音從館內四面八 方發出,表演者也將于觀眾席位之間穿梭,模糊舞台與觀眾間之界限,發展「行動 x 空 間式」之特殊聲響跨界演出。內容將探討探討資本主義全球化所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 染等現代人類現象作為概念發想,多位舞者與音樂家將於空間內實驗創作,闡述對於未 來人類世界的生存想像。 



演出團隊
IMPRO.453
音波 453 聲響行動創意團隊

成員來自音樂、舞蹈,與戲劇等表演 領域,以聲響實驗為出發的當代聲音 行動表演團體。以即興練習開發個別 成員之創造力,共同實驗創作尋求跨 界共通語彙,探討現代人類社會現象, 並於不同建築空間行動、創新表演形 式,創造表演藝術于當代之嶄新可能 性。 


演出時間:
103 年 12 13 日 第一場 13:30、第二場 16:30 
103 12 20 日 第一場 13:30、第二場 16:30
演出地點: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樓大廳(臺北市士商路 189 號)

電話洽詢: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(02)66101234 分機 1612 簡小姐 


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點燃思考的火花~法國高中畢業會考哲學題


今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題目GO

他們想要培養什麼人才?(那台灣的是?)GO

從法國哲學會考反思台灣人文教育GO


提出個 耐人尋味的議題,
邀請在思考層次或特質上相近或互補的夥伴
分享您們的想法吧!


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思想地圖~龍應台文教基金會青年培訓計畫

【尋找異藝與意義:走訪障礙藝術與自我對話之旅】

您有多久沒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呢?
又願意用多少不同視角看待自己?

第二屆思想地圖獲獎者陳秋慧行腳至美國參訪障礙藝術家團體
障礙藝術:身體障礙者以藝術創作界定自我認同
透過小說、藝術、舞蹈...傳遞著生命經驗
互動中也讓人思考多元文化的並存意味著什麼呢?

也許從與自己一次次的對話之中
便能翻新社會的觀點,找到答案

旅程結束了,但她,才正要出發!

若想了解更多請參考駐外報導連結:
http://reelapp.com/e00f7e


思想地圖~龍應台文教基金會青年培訓計畫
http://www.civictaipei.org/activity/meat/380.html

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

思考教室~如何深化學習

怎樣的學習是深化的學習?
如何帶領學習者探索現象之下的原理?
如何帶領學習者領略古典文學之美?


科技大觀園~立蛋
http://scitechvista.most.gov.tw/zh-tw/Audio/C/0/10/1/546.htm






如何讀出古文之美


         ......一路秋山紅葉,老圃黃花,頗不寂寞。到了濟南府,進得城來,家家泉水,戶戶垂楊,比那江南風景,覺得更為有趣。到了小布政司街,覓了一家客店,名叫高陞店,將行李卸下,開發了車價酒錢,胡亂吃點晚飯,也就睡了。
  次日清晨起來,吃點兒點心,便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,虛應一應故事。午後便步行至鵲華橋邊,雇了一隻小船,盪起雙槳,朝北不遠,便到歷下亭前。下船進去,入了大門,便是一個亭子,油漆已大半剝蝕。亭子上懸了一副對聯,寫的是「歷下此亭古,濟南名士多」,上寫著「杜工部句」,下寫著「道州何紹基書」。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,也沒有甚麼意思。復行下船,向西盪去,不甚遠,又到了鐵公祠畔。你道鐵公是誰?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。後人敬他的忠義,所以至今春秋時節,土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。
  到了鐵公祠前,朝南一望,只見對面千佛山上,梵宇僧樓,與那蒼松翠柏,高下相間,紅的火紅,白的雪白,青的靛青,綠的碧綠,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,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,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。正在嘆賞不絕,忽聽一聲漁唱,低頭看去,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。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,顯得明明白白,那樓台樹木,格外光彩,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,還要清楚。這湖的南岸,上去便是街市,卻有一層蘆葦,密密遮住。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,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,好似一條粉紅絨毯,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,實在奇絕。
  老殘心裡想道:「如此佳景,為何沒有甚麼遊人?」看了一會兒,回轉身來,看那大門裡面楹柱上有副對聯,寫的是「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」,暗暗點頭道:「真正不錯!」進了大門,正面便是鐵公享堂,朝東便是一個荷池。繞著曲折的迴廊,到了荷池東面,就是個圓門。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,有個破匾,上題「古水仙祠」四個字。祠前一副破舊對聯,寫的是「一盞寒泉薦秋菊,三更畫舫穿藕花」。過了水仙祠,仍舊上了船,盪到歷下亭的後面。兩邊荷葉荷花將船夾住,那荷葉初枯,擦的船嗤嗤價響;那水鳥被人驚起,格格價飛;那已老的蓮蓬,不斷的蹦到船窗裡面來。老殘隨手摘了幾個蓮蓬,一面吃著,一面船已到了鵲華橋畔了。......
節自老殘遊記    
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 

余光中談翻譯的藝術 傳授古文之美

文學大師余光中應成功大學之邀,傳授他長達六十多年的翻譯功力,余光中說「翻譯是文化的旅行,旅行是文化的翻譯」長達兩個小時的演講中,師生們聆聽大師娓娓道出翻譯的藝術。
余光中教授表示,在文學學習養成的過程中,影響他最大的是古典文學,強調閱讀古典文學要活讀,讀出心得並且融合個人經驗,翻譯也絕對不能只是模仿而已。他提到最近開始重讀唐詩三百首,發現另有一番趣味,也有不同與以往的見解。
余大師語中顯露豪氣,強調翻譯經典文學名著是與偉大的心靈為伍見賢思齊;翻譯這門學問大,絕對不只是做為工具、媒介的角色而已,余光中教授說他爸爸是泉州人,從小教他讀古文,媽媽是江南的常州人,他綜合兩地腔調形成自己特色的古詩吟唱風格,他當場吟誦起蘇東坡的念奴嬌,獲得滿堂喝采。